姚元伟:城市双修中在地文化的挖掘与传承
点击上方“风景园林网”关注并置顶
第一时间了解前沿案例
3月23日下午,第九届园冶高峰论坛之“融合与开拓|国际新锐设计师论坛”召开。泛城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姚元伟发表演讲,以贵州与杭州的道路改造及城市湿地公园项目为例,阐述了在城市双修中如何挖掘与传承在地文化,让每个城市都能有属于它自己的味道。
▲泛城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姚元伟发表演讲
近两年,很多地方政府做城市双修。城市双修就是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,已经是上升到国策的事情。在大的政策驱动之下,应该怎样去做好它?我主要想讲它的延伸——在地文化的挖掘与传承。
随着城市的快速建设,城市变得逐渐雷同。六张图片中可能大家分不清分别是哪儿。其中有上海,还有我来自的地方——杭州。因为快速的建设,以及房地产的“功劳”,让全中国的房子都是一样的了,让人感觉不到文化,而是千城一面,大小城市雷同。
▲城市正在变得逐渐雷同
这里面最主要的是在地文化的缺失。每个城市应该有它的特色,北京就应该是宽宽的马路,皇城的味道;上海就应该是高楼大厦林立;杭州就应该是山水城市,非常有文化的调性;苏州应该是小巷……这叫做在地文化的属性。
但是这些属性随着快速的城市化进程逐渐在消失,伴随而来的还有生态的破坏,物种灭绝或者濒临灭绝等情况。这是很让人遗憾的,很多要消失的东西,是值得我们这一批新生代的人努力挽留的内容。
那该怎么办?所以就出来了城市双修这样一个概念,城市的修补、生态的修复。在地文化逐渐在流失,该怎么样去挖掘?在地文化的概念不仅仅是历史的,还有很多与空间,与城市属性有很大关系,城市双修可以做很多的事情,生态文明建设,五水共治等都被纳入其中。
在这方面泛城设计做了一些实践,拿出三个小案例来做分享。
遵义仁怀国酒大道项目。我们做之前,这个国酒大道别说是国酒,连一点酒的味道都闻不出来,在地文化的属性没有被充分挖掘。
▲遵义怀仁国酒大道
而且最为可悲的是,车和人之间是非常粗暴的隔离方式。当地的平地很少,城市是在有限的谷地里建设的,因为开山的成本太大了,平地的地方都被用来建房子了,因此绿化特别少,只有一排行道树,很宽的空间被用来做了人行道,非常地浪费。我就想让它有点酒味。
我把其中一部分的行道树干掉了,做成了一个带状绿化空间,城市变绿了,但是功能空间没有流失。进行浇灌的时候,不会造成水资源的任何浪费。做到这个其实很容易。那么在地文化怎么来体现?改造之后可以看到,里面的空间变得很多样了,凳子是宽窄不一的,为了考虑舒适性,选用了木材的,这样夏天冬天都会很舒适;逐渐有一点小品进来,瓦片和砖全部都从茅台镇周边被拆迁的旧镇子搜集来。我就想要一点历史的厚重感。
▲在地文化体现
我们想到酒,在贵州大家很喜欢用坛子来装酒,所以把坛子运用到里面去。坛子有很多的玩法,可以由植物流出来,就像酒被倒出来的亲切感。我们把酿酒的一些工艺,在有座椅的区域做了一个阐述,当大家被这个点给吸引的时候,你还可以在这里再品味一下,这个就有意思了。当大家静下来的时候,能够闻到酱香酒的味道,我觉得这样它才配叫一条跟酒有关的路。在贵州很多的城市里面,绿量是严重缺失的,所以我们办了这一点好事。
▲改造前后对比
剑江路城市湿地公园
第二个案例,也是在贵州遵义,是一个城市湿地公园。改造之前,从这条路到水位之间高差有20米左右,这再当地很正常,因为在西南地区,污水管和雨水管全部是顺着河走的。这个项目交给我之前,人走到现场的时候是捏着鼻子走的,因为它比劣五类还要劣五类。今天这个公园已经成为了准四类水。
▲改造前场地状况
设计的范围,里面可以利用的资源不是特别多。污水涵上面有一个自来水厂,废弃的水会流下来,含沙量超级高,要解决水质的问题,解决公园功能的问题。在这个城市里能给你一块地做个公园,政府是下了很大决心的。这块地从开发商手里回购过来就花了两个亿。它有功能需求还要解决水的问题,还有上游含沙量极高的工业废水。
这条路叫剑江路,两条路之间的标高是相平的,但因为一条河的隔离,必须要绕很远才能过去,所以首先解决两者之间的交通问题。另一边有一座医院,我们构建了一个天桥,不像其他天桥都是在天上飞的,点的标高跟下面相差很大,其实是在中间加了一座桥。目前我们做的这种景观桥是第二座,第一座是在福州,并不是抄袭它,主要是这个结构省钱。这座桥用的全部是塑胶铺装,这样大家可以慢跑、散步,因为桥面宽窄不一,不会对行人产生影响。
▲剑江路城市湿地公园
第二件事情,把上游的污水截掉,把污水管改道,隐藏起来,把整个河当成一个湿地。就是把上游含沙量非常大的废水,通过沉沙池的过滤,再经过自然手段的过滤,通过景观手段让废水变成清澈的水,再流入下游的湿地里面去,把水里面的负营养成分稀释,再通过自然去做功。
公园里没有一道排水管,零排水,所有的地面材料,除了台阶之外全部是透水材料,地表进来的水进入主水体之前,都是经过浅流湿地的净化,能保证水质得到比较好的改善。最主要的还是把上游的污水控制掉了。在地文化属性的挖掘,不是说非要历史的东西才是,这种空间上的是最需求的。交通非常便捷,从这边过去就像走平地一样,但是天桥感觉是完全两样的。
现在又经过了几次清淤,水质已经变得非常棒了,旁边运用了大量水生植物,有很多映山红在这里出现。石头全部都是当地的,植物全部都是当地的植物。领导曾经跟我说过用一点稀有的树种,被我给否决了。其中有几棵树给保留下来了。溪滩在贵州随处可见,我们就想把这样的东西很直白地引入到城市里,形成一种独特效果。人在里面穿行很便捷,上下各有一个交通体系,又能沟通好两岸。我觉得在地文化是这样去挖掘的,是这样去做好传承的。
改造前后的对比非常明显,最棒的事情是什么?公园里面,我去之前只有很少的几只白鹭,现在这个地方引来了很多的鸟,多了很多爬行类动物,比如蛇原来是没有的,因为这个地方实在是太臭了,原来也没有植物,现在鸟和蝴蝶很多。
▲剑江路城市湿地公园
2016年G20峰会在杭州召开,我非常有幸承担了其中一个项目,是一条路,很重要的领导人从这里经过。原来这个地方是杭州市列的三类项目,因为我的一个方案,后来市领导就把项目提成了杭州市重点项目。1916年,孙中山先生到浙江来做报告,就是要建这样一条路,做了一个通往京杭国道的报告。到了2016年我们做这个项目,正好G20峰会召开,所以这条路正好经历了100年,所以我们管它叫做百年国道。这一百年来,我们抽的香烟,80%的烟卷纸来自这个厂,一百年了它都是在和工业打交道。
接手之前,附近的人没有地方可以去,因为原来这条路的两边都是工厂。绿化带要变成一个隔离绿化带。但是到2016年随着华丰厂的搬迁,土地已经发生转变了,变成了MALL,变成了高档住宅区,变成了城市的商住用地,自然绿化带应该也要随之发生一点使命上的改变,但是这些植物该怎么办?它们也是有生命的。砍掉重新来过还是保留下来?还是原封不动?值得去思考。这些人很显然是有需求的,怎么样满足他们?我们提出这样一个概念,一轴两带,把原来的隔离绿化带转换一下,成为休闲开放景观带。第二个叫工业遗存文化,真正属于这条路的就是工业,就是这一百年的工业史,所以就做了工业遗存(改造),我觉得这才是属于这条路的,它的在地文化的属性,应该挖掘传承下去。
▲总体设计定位
原来的一个废弃空间,张小泉剪刀厂的旧址,我把名誉剪刀放大了23倍。我收购了40吨零件,把它们变成了雕塑。原来灯泡厂还有两棵树,其他都没有了,我把玻璃和钢这两样矛盾的东西放在一起,让人感受到灯泡一弹就要破的感觉。这种雕塑谁都搬不走,它只属于这块地,这就是在地文化的传承。
▲张小泉剪刀厂地块实景图
每个城市都应该有它的味道,在地文化是根,是魂。新生代的景观人有义务、有责任,把它挖掘出来,传承好,保护好。
姚元伟,泛城设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、副总裁,景观设计院院长,景观工程院院长,首席景观设计师,杭州市建德市城市风景园林专家库成员,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客座讲师,浙江工商大学艺术学院实务导师,2016“杭州G20国际峰会”优秀个人特别贡献奖获得者。
——END——
美国知名设计师David Fletcher:公共事业项目的设计灵感
地中海美丽岛屿上的生态住宅——西班牙Bosc d'en Pep Ferrer
东欧古城中的现代宁静天堂——克罗地亚扎达尔Maraska公园
1、高级美编
2、短视频编辑
2018年度园冶杯大奖作品:
宜昌鸿坤·花语墅 千江凌云景观 杭州翡丽海岸 杭州阳光城·未来悦 万科·翠湖国际 北七家科技商务区 IDEO Q 嘉祥县曾子广场及洪山河景观绿化工程 South Park 戴家湖公园生态修复工程 武陟龙泽湖公园 大诺瓦西市马恩河岸 Banyan Tree Yangshuo Resort 太舞滑雪度假小镇 保利江门•云上西棠田园综合体示范区 荷兰Afsluitdijk大堤加固项目 福建永安建发·玺院 融创·藏马山阿朵小镇示范区景观工程 苏州世茂铜雀台 天瑞宸章示范区 长沙湘江西岸商业旅游景观带 Wangchan Forest 建业海马九如府 the Orchid